10月28日,21号台风“康妮”正逐步逼近福建,且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,厦门航标处“海巡1630”轮水手长林琪表将再一次奋战在防台一线。
“我是一名党员,党和人民哪里有需要,我就在哪里。”这是林琪表的口头禅,眼前的这个身材高大、面色黝黑的汉子笑得温和而坚定。从经验尚浅的航标工,到忍受孤独的守塔人,再到航标作业的最前沿……记者一路追寻着他的足迹。
三十余载,光阴流转。工作岗位虽几经变换,但林琪表的选择却始终如一:到一线去,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。他扎根在一线、创新在一线、冲锋在一线、服务在一线,把对事业的赤诚忠胆和一腔挚爱奉献给了这片江海大地。
扎根在一线——“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”
1990年,20岁的林琪表带着对未知生活的期待,离开家乡进入厦门航标处工作,他与海为伴、以船为家的一生,肇始于此。
“选择厦门航标处,可能是一种责任吧。作业一线既然需要我,那我就必须得上。”林琪表笃定地告诉记者。
1995年,塔、站管理模式合一,因工作需要,林琪表调任镇海角灯塔担任航标组长,一去就是近十年。“那时候条件比不了现在,我们出去巡检就租一条小木船,遇到起雾的天气,四周白茫茫,就只能在近海处抛锚等着雾散,等着等着一夜就过去了。”回忆起那时候的守塔岁月,林琪表说虽然艰苦孤独,但是对航标人来说,这些都是应该承担的。
2005年,林琪表开始担任厦门航标处“海巡1630”轮水手长一职。负责全处辖区范围内水上浮标的起吊、更换以及灯器安装、航标应急抢修等业务的现场作业指挥。他把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将航标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,在工作中凝聚起高度的责任感,每一次面对任务,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。
2019年3月,为配合福建历年来投资最大、等级最高的航道项目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顺利进行,他带着水手们,每天凌晨3、4点着手作业,夜晚返航,连续奋战20多天,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,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全部34座航标的起吊、抛设和调整任务,为整个航道工程的顺利进行赢得了更多时间……
冲锋在一线——“战胜困难就要有一股子拼劲”
北起湄洲湾、南至诏安湾,垂直距离183海里内是厦门航标处的管辖海域。对林琪表来说,这片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有太多“温柔的陷阱”。
海上配布着多少座航标,水下就埋藏着多少分危险。恶劣天气更会让船舶航行的危险性增加数倍。但不论天气怎样,林琪表和“海巡1630”轮的船员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需要他们的地方。
有一年春运高峰期,冷空气不断侵袭,海况十分恶劣,厦门辖区风力可达到7—8级,浪高可达3—4米,对船舶航行,特别是对海上航标起吊作业造成极大困难。
林琪表和同事们临危受命,前后5次出航尝试作业,最终成功航行至沉船水域附近。在克服了大风大浪,船舶剧烈纵横摇等不利情况后,全船通力协作,完成沉船附近两座沉船标的抛设任务。
烈日下工作的林琪表。
“一次次啃下应急作业这样的‘硬骨头’,心里有把握吗?”记者问道。“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,但战胜困难就是要有一股子拼劲!”林琪表说道。
在防抗“莫兰蒂”“杜苏芮”等超强台风期间,他收到台风应急响应后第一时间迅速上岗,不惧风雨坚守岗位,奋斗在防抗台风、值班值守的第一线,连续奋战,做到“舍小家、顾大家”,一直坚持到台风应急响应解除的最后一刻。
奉献在一线——“双赢的事我为什么不做?”
林琪表不仅在事业上兢兢业业,在公益慈善方面,更是以行动铸造不平凡。他积极投入爱心公益事业,参与无偿献血等各类志愿服务,将点滴爱心传播到社会每个角落,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。
工作之余,林琪表经常奔走在公益第一线。他常说“血能救命,也能挽救一个家庭,我们健康人献几次血没啥,并且对身体还有好处,双赢的事我为什么不做?”自2010年注册成为志愿者以来,他先后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400余次,累计服务时间近8000小时。
自1997年至今,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,次数已达99次,累计献血量23500毫升。他在公益事业中彰显了作为航保一线职工的理想与信念、爱心与善意、责任与担当。在他的带动下,厦门航标处全体职工也积极行动,用心擦亮提供优质助航保障服务的金字招牌,引领航保服务发展实践。
连续多年的爱心付出,林琪表收获了诸多荣誉,先后获得“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”“2020—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级”“2020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”“中华慈善奖”提名。
在林琪表的职业生涯三十余年里,他始终坚持守护航标之光,传播爱心力量,以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着航标人“光与爱”的精神。